2021最新Java面经整理 | 数据结构和算法篇

2021最新Java面经整理 | 数据结构和算法篇

目录

一、数据结构

1、线性表(重点)

2、栈与队列

3、二叉树

4、多叉树

5、图

6、哈希表

二、排序算法

1、冒泡排序(Bubble Sort)

2、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

3、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4、希尔排序(Shell Sort)

5、归并排序(Merge Sort)

6、快速排序(Quick Sort)

7、堆排序(Heap Sort)

8、计数排序(Counting Sort)

9、桶排序(Bucket Sort)

10、基数排序(Radix Sort)


一、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以某种特定的布局方式存储数据的容器。这种“布局方式”决定了数据结构对于某些操作是高效的,而对于其他操作则是低效的。常见的数据结构,

一文搞定Java面试中的数据结构问题

1、线性表(重点)

线性表是由N个元素组成的有序序列,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数据结构。重点有两个数组和链表。

1)数组

数组是一种存储单元连续,用来存储固定大小元素的线性表。java中对应的集合实现,比如ArrayList。

2)链表

链表又分单链表和双链表,是在物理存储单元上非连续、非顺序的存储结构,数据元素的逻辑顺序是通过链表中指针的链接次序实现的。java中对应的集合实现,比如LinkedList。

3)数组和链表的区别

  • 从逻辑结构上来看,数组必须实现定于固定的长度,不能适应数据动态增减的情况,即数组的大小一旦定义就不能改变。当数据增加是,可能超过原先定义的元素的个数;当数据减少时,造成内存浪费;链表动态进行存储分配,可以适应数据动态地增减的情况,且可以方便地插入、删除数据项。
  • 从内存存储的角度看;数组从栈中分配空间(用new则在堆上创建),对程序员方便快速,但是自由度小;链表从堆中分配空间,自由度大但是申请管理比较麻烦。
  • 从访问方式类看,数组在内存中是连续的存储,因此可以利用下标索引进行访问;链表是链式存储结构,在访问元素时候只能够通过线性方式由前到后顺序的访问,所以访问效率比数组要低。

2、栈与队列

栈是先进后出,队列是先进先出。

1)栈

栈,是一种运算受限的线性表,重点掌握其后进先出的特点。表的末端叫栈顶,基本操作有push(进栈)和pop(出栈)。java中stack就是简单的栈实现。

一文搞定Java面试中的数据结构问题

 

2)队列

队列也是一种操作受限制的线性表,重点掌握其先进先出的特点。表的前端只允许进行删除操作,表的后端进行插入操作。进行插入操作的端称为队尾,进行删除操作的端称为队头。java中很多Queue的实现,消息中间件的队列本质也是基于此的。

一文搞定Java面试中的数据结构问题

3、二叉树

1)二叉搜索树

  • 二叉搜索树又叫二叉查找树,又叫二叉排序树。性质如下:
  • 若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 若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 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排序树;
  • 没有键值相等的结点。

2)平衡二叉树

平衡二叉树又叫AVL树。性质如下:它的左子树和右子树都是平衡二叉树,且左子树和右子树的深度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

平衡二叉树是基于二分法的策略提高数据的查找速度的二叉树的数据结构。

平衡二叉树是采用二分法思维把数据按规则组装成一个树形结构的数据,用这个树形结构的数据减少无关数据的检索,大大的提升了数据检索的速度;平衡二叉树的数据结构组装过程有以下规则:

  • 非叶子节点只能允许最多两个子节点存在。
  • 每一个非叶子节点数据分布规则为左边的子节点小当前节点的值,右边的子节点大于当前节点的值(这里值是基于自己的算法规则而定的,比如hash值);

3)红黑树

红黑树是一种特殊的平衡二叉树,它保证在最坏情况下基本动态集合操作的事件复杂度为O(log n)。红黑树放弃了追求完全平衡,追求大致平衡,在与平衡二叉树的时间复杂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保证每次插入最多只需要三次旋转就能达到平衡,实现起来也更为简单。平衡二叉树追求绝对平衡,条件比较苛刻,实现起来比较麻烦,每次插入新节点之后需要旋转的次数不能预知。

4、多叉树

1)B树

B树和平衡二叉树稍有不同的是B树属于多叉树又名平衡多路查找树(查找路径不只两个),数据库索引技术里大量使用者B树和B+树的数据结构,特点如下:

  • 排序方式:所有节点关键字是按递增次序排列,并遵循左小右大原则;
  • 子节点数:非叶节点的子节点数>1,且<=M ,且M>=2,空树除外(注:M阶代表一个树节点最多有多少个查找路径,M=M路,当M=2则是2叉树,M=3则是3叉);
  • 关键字数:枝节点的关键字数量大于等于ceil(m/2)-1个且小于等于M-1个(注:ceil()是个朝正无穷方向取整的函数 如ceil(1.1)结果为2);
  • 所有叶子节点均在同一层、叶子节点除了包含了关键字和关键字记录的指针外也有指向其子节点的指针只不过其指针地址都为null对应下图最后一层节点的空格子;

2)B+树

B+树是B树的一个升级版,相对于B树来说B+树更充分的利用了节点的空间,让查询速度更加稳定,其速度完全接近于二分法查找。为什么说B+树查找的效率要比B树更高、更稳定。

  • B+树的层级更少:相较于B树B+每个非叶子节点存储的关键字数更多,树的层级更少所以查询数据更快;
  • B+树查询速度更稳定:B+所有关键字数据地址都存在叶子节点上,所以每次查找的次数都相同所以查询速度要比B树更稳定;
  • B+树天然具备排序功能:B+树所有的叶子节点数据构成了一个有序链表,在查询大小区间的数据时候更方便,数据紧密性很高,缓存的命中率也会比B树高。
  • B+树全节点遍历更快:B+树遍历整棵树只需要遍历所有的叶子节点即可,,而不需要像B树一样需要对每一层进行遍历,这有利于数据库做全表扫描。

B树相对于B+树的优点是,如果经常访问的数据离根节点很近,而B树非叶子节点本身存有关键字其数据的地址,所以这种数据检索的时候会要比B+树快。

5、图

图是一组以网络形式相互连接的节点。节点也称为顶点。 一对节点(x,y)称为边(edge),表示顶点x连接到顶点y。边可以包含权重/成本,显示从顶点x到y所需的成本。

1)图的类型

  • 无向图
  • 有向图

2)常见图遍历算法

  • 广度优先搜索
  • 深度优先搜索

6、哈希表

哈希法(Hashing)是一个用于唯一标识对象并将每个对象存储在一些预先计算的唯一索引(称为“键(key)”)中的过程。因此,对象以键值对的形式存储,这些键值对的集合被称为“字典”。可以使用键搜索每个对象。基于哈希法有很多不同的数据结构,但最常用的数据结构是哈希表。哈希表通常使用数组实现。

散列数据结构的性能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 哈希函数
  • 哈希表的大小
  • 碰撞处理方法

哈希表(Hash table,也叫散列表),是根据关键码值(Key value)而直接进行访问的数据结构。解决哈希冲突的方法:

  • 线性探测法
  • 平方探测法
  • 伪随机序列法
  • 拉链法

二、排序算法

十种常见排序算法可以分为两大类:

  • 比较类排序:通过比较来决定元素间的相对次序,由于其时间复杂度不能突破O(nlogn),因此也称为非线性时间比较类排序。
  • 非比较类排序:不通过比较来决定元素间的相对次序,它可以突破基于比较排序的时间下界,以线性时间运行,因此也称为线性时间非比较类排序。

算法复杂度,

详细实现可参看:排序算法

1、冒泡排序(Bubble Sort)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1.1 算法描述

  •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它们两个;
  •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样在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 重复步骤1~3,直到排序完成。

1.2 动图演示

1.3 算法分析

最佳情况:T(n) = O(n)   最差情况:T(n) = O(n2)   平均情况:T(n) = O(n2)

2、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

表现最稳定的排序算法之一,因为无论什么数据进去都是O(n2)的时间复杂度,所以用到它的时候,数据规模越小越好。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不占用额外的内存空间了吧。理论上讲,选择排序可能也是平时排序一般人想到的最多的排序方法了吧。

选择排序(Selection-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2.1 算法描述

n个记录的直接选择排序可经过n-1趟直接选择排序得到有序结果。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 初始状态:无序区为R[1..n],有序区为空;
  • 第i趟排序(i=1,2,3…n-1)开始时,当前有序区和无序区分别为R[1..i-1]和R(i..n)。该趟排序从当前无序区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 R[k],将它与无序区的第1个记录R交换,使R[1..i]和R[i+1..n)分别变为记录个数增加1个的新有序区和记录个数减少1个的新无序区;
  • n-1趟结束,数组有序化了。

2.2 动图演示

  

2.4 算法分析

最佳情况:T(n) = O(n2)  最差情况:T(n) = O(n2)  平均情况:T(n) = O(n2)

3、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插入排序(Insertion-Sort)的算法描述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插入排序在实现上,通常采用in-place排序(即只需用到O(1)的额外空间的排序),因而在从后向前扫描过程中,需要反复把已排序元素逐步向后挪位,为最新元素提供插入空间。

3.1 算法描述

一般来说,插入排序都采用in-place在数组上实现。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该元素可以认为已经被排序;
  • 取出下一个元素,在已经排序的元素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
  • 如果该元素(已排序)大于新元素,将该元素移到下一位置;
  • 重复步骤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于或者等于新元素的位置;
  • 将新元素插入到该位置后;
  • 重复步骤2~5。

3.2 动图演示

3.4 算法分析

最佳情况:T(n) = O(n)   最坏情况:T(n) = O(n2)   平均情况:T(n) = O(n2)

4、希尔排序(Shell Sort)

希尔排序是希尔(Donald Shell)于1959年提出的一种排序算法。希尔排序也是一种插入排序,它是简单插入排序经过改进之后的一个更高效的版本,也称为缩小增量排序,同时该算法是冲破O(n2)的第一批算法之一。它与插入排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会优先比较距离较远的元素。希尔排序又叫缩小增量排序。

希尔排序是把记录按下表的一定增量分组,对每组使用直接插入排序算法排序;随着增量逐渐减少,每组包含的关键词越来越多,当增量减至1时,整个文件恰被分成一组,算法便终止。

4.1 算法描述

我们来看下希尔排序的基本步骤,在此我们选择增量gap=length/2,缩小增量继续以gap = gap/2的方式,这种增量选择我们可以用一个序列来表示,{n/2,(n/2)/2...1},称为增量序列。希尔排序的增量序列的选择与证明是个数学难题,我们选择的这个增量序列是比较常用的,也是希尔建议的增量,称为希尔增量,但其实这个增量序列不是最优的。此处我们做示例使用希尔增量。

先将整个待排序的记录序列分割成为若干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具体算法描述:

  • 选择一个增量序列t1,t2,…,tk,其中ti>tj,tk=1;
  • 按增量序列个数k,对序列进行k 趟排序;
  • 每趟排序,根据对应的增量ti,将待排序列分割成若干长度为m 的子序列,分别对各子表进行直接插入排序。仅增量因子为1 时,整个序列作为一个表来处理,表长度即为整个序列的长度。

4.2 过程演示

4.4 算法分析

最佳情况:T(n) = O(nlog2 n)  最坏情况:T(n) = O(nlog2 n)  平均情况:T(n) =O(nlog2n) 

5、归并排序(Merge Sort)

和选择排序一样,归并排序的性能不受输入数据的影响,但表现比选择排序好的多,因为始终都是O(n log n)的时间复杂度。代价是需要额外的内存空间。

归并排序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归并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方法。将已有序的子序列合并,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个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间有序。若将两个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有序表,称为2-路归并。 

5.1 算法描述

  • 把长度为n的输入序列分成两个长度为n/2的子序列;
  • 对这两个子序列分别采用归并排序;
  • 将两个排序好的子序列合并成一个最终的排序序列。

5.2 动图演示

5. 4 算法分析

最佳情况:T(n) = O(n)  最差情况:T(n) = O(nlogn)  平均情况:T(n) = O(nlogn)

6、快速排序(Quick Sort)

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隔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6.1 算法描述

快速排序使用分治法来把一个串(list)分为两个子串(sub-lists)。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 “基准”(pivot);
  • 重新排序数列,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在这个分区退出之后,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这个称为分区(partition)操作;
  • 递归地(recursive)把小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和大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排序。

5.2 动图演示

5.4 算法分析

最佳情况:T(n) = O(nlogn)   最差情况:T(n) = O(n2)   平均情况:T(n) = O(nlogn) 

7、堆排序(Heap Sort)

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积是一个近似完全二叉树的结构,并同时满足堆积的性质:即子结点的键值或索引总是小于(或者大于)它的父节点。

7.1 算法描述

  • 将初始待排序关键字序列(R1,R2….Rn)构建成大顶堆,此堆为初始的无序区;
  • 将堆顶元素R[1]与最后一个元素R[n]交换,此时得到新的无序区(R1,R2,……Rn-1)和新的有序区(Rn),且满足R[1,2…n-1]<=R[n];
  • 由于交换后新的堆顶R[1]可能违反堆的性质,因此需要对当前无序区(R1,R2,……Rn-1)调整为新堆,然后再次将R[1]与无序区最后一个元素交换,得到新的无序区(R1,R2….Rn-2)和新的有序区(Rn-1,Rn)。不断重复此过程直到有序区的元素个数为n-1,则整个排序过程完成。

7.2 动图演示

7.4 算法分析

最佳情况:T(n) = O(nlogn) 最差情况:T(n) = O(nlogn) 平均情况:T(n) = O(nlogn)

8、计数排序(Counting Sort)

计数排序的核心在于将输入的数据值转化为键存储在额外开辟的数组空间中。 作为一种线性时间复杂度的排序,计数排序要求输入的数据必须是有确定范围的整数。

计数排序(Counting sort)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计数排序使用一个额外的数组C,其中第i个元素是待排序数组A中值等于i的元素的个数。然后根据数组C来将A中的元素排到正确的位置。它只能对整数进行排序。

8.1 算法描述

  • 找出待排序的数组中最大和最小的元素;
  • 统计数组中每个值为i的元素出现的次数,存入数组C的第i项;
  • 对所有的计数累加(从C中的第一个元素开始,每一项和前一项相加);
  • 反向填充目标数组:将每个元素i放在新数组的第C(i)项,每放一个元素就将C(i)减去1。

8.2 动图演示

8.4 算法分析

当输入的元素是n 个0到k之间的整数时,它的运行时间是 O(n + k)。计数排序不是比较排序,排序的速度快于任何比较排序算法。由于用来计数的数组C的长度取决于待排序数组中数据的范围(等于待排序数组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加上1),这使得计数排序对于数据范围很大的数组,需要大量时间和内存。

最佳情况:T(n) = O(n+k)  最差情况:T(n) = O(n+k)  平均情况:T(n) = O(n+k)

9、桶排序(Bucket Sort)

桶排序是计数排序的升级版。它利用了函数的映射关系,高效与否的关键就在于这个映射函数的确定。

桶排序 (Bucket sort)的工作的原理:假设输入数据服从均匀分布,将数据分到有限数量的桶里,每个桶再分别排序(有可能再使用别的排序算法或是以递归方式继续使用桶排序进行排

9.1 算法描述

  • 人为设置一个BucketSize,作为每个桶所能放置多少个不同数值(例如当BucketSize==5时,该桶可以存放{1,2,3,4,5}这几种数字,但是容量不限,即可以存放100个3);
  • 遍历输入数据,并且把数据一个一个放到对应的桶里去;
  • 对每个不是空的桶进行排序,可以使用其它排序方法,也可以递归使用桶排序;
  • 从不是空的桶里把排好序的数据拼接起来。 

注意,如果递归使用桶排序为各个桶排序,则当桶数量为1时要手动减小BucketSize增加下一循环桶的数量,否则会陷入死循环,导致内存溢出。

9.2 图片演示

9.4 算法分析

桶排序最好情况下使用线性时间O(n),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与对各个桶之间数据进行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因为其它部分的时间复杂度都为O(n)。很显然,桶划分的越小,各个桶之间的数据越少,排序所用的时间也会越少。但相应的空间消耗就会增大。 

最佳情况:T(n) = O(n+k)   最差情况:T(n) = O(n+k)   平均情况:T(n) = O(n2)  

10、基数排序(Radix Sort)

基数排序也是非比较的排序算法,对每一位进行排序,从最低位开始排序,复杂度为O(kn),为数组长度,k为数组中的数的最大的位数;

基数排序是按照低位先排序,然后收集;再按照高位排序,然后再收集;依次类推,直到最高位。有时候有些属性是有优先级顺序的,先按低优先级排序,再按高优先级排序。最后的次序就是高优先级高的在前,高优先级相同的低优先级高的在前。基数排序基于分别排序,分别收集,所以是稳定的。

10.1 算法描述

  • 取得数组中的最大数,并取得位数;
  • arr为原始数组,从最低位开始取每个位组成radix数组;
  • 对radix进行计数排序(利用计数排序适用于小范围数的特点);

10.2 动图演示

 

10.4 算法分析

最佳情况:T(n) = O(n * k)   最差情况:T(n) = O(n * k)   平均情况:T(n) = O(n * k)

基数排序有两种方法:

MSD 从高位开始进行排序 LSD 从低位开始进行排序 

基数排序 vs 计数排序 vs 桶排序

这三种排序算法都利用了桶的概念,但对桶的使用方法上有明显差异:

  • 基数排序:根据键值的每位数字来分配桶
  • 计数排序:每个桶只存储单一键值
  • 桶排序:每个桶存储一定范围的数值

 

 

 

  • 1
    点赞
  • 2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java面经-百度准入职老哥整理.pdf》是一份关于百度准入职面试Java面经整理。这份面经是由百度准入职的老哥整理而成,其中记录了一些面试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答方法。 这份面经对于准备参加百度准入职面试的人来说非常有价值。首先,它列出了一些常见的面试问题,涵盖了Java语言的各个方面,包括基础知识、数据结构算法、设计模式、多线程、网络编程等等。通过仔细研究和复习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帮助面试者全面了解Java语言的特性和应用。 其次,这份面经还提供了问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帮助面试者理清思路,正确回答问题。这对于很多面试者来说特别有帮助,因为在面试时有时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有了这份面经的指导,面试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应对策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面经作为一份参考资料,不能完全依赖于它来准备面试面试官可能会问一些不在面经中列出的问题,因此考生还是需要自己对Java语言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同时,面试官还会关注考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能力。 总体来说,《java面经-百度准入职老哥整理.pdf》是一份非常宝贵的资料,可以帮助面试者对Java面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提供了解答思路和方法。但记住,面试准备还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在面试中展现自己的优势。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